音乐教学策略(十九)
1、Tonic Solfa:它是一种移动do唱名法。1841年,英国的移位牧师科尔文受命于他所属的公理会,开始探索简易可行的教学法,以改善教会的音乐仪式质量。科尔文起初并不通晓记谱法,在固定唱名法给他带来的读谱困惑之余,科尔文发现了一本由英国人沙拉·格罗佛写的书,该书描述了作者为训练她父亲坐在教会的儿童合唱队而创编的移动do唱名法。受格罗佛的启发,科尔文完善了这一体系,已解决固定唱名法换调读谱困难的问题。
现今的科尔文唱名法,用字母d、r、m、f、s、l、t分别表示相当于移动do唱名法中大调七个音级的唱名(t表示ti,相当于我国习惯的si);用这些字母加英文元音字母e表示各音级的升半音,或加元音a表示各音级的降半音。在字母的右上方和右下方标记数字1,分别表示该音的高八度和低八度,调名直接标在乐谱第一行调号上方,并在该调首调唱名的主音处标一小方块。乐曲中间的转调,也予以标出。
国外许多出版社,如科尔文父子有限公司,在出版儿童音乐教材或歌曲集时都采用这种唱名体系。上例选自联合出版社的一本儿童歌集。为适应儿童音域,乐曲被降低了大二度。有兴趣的渎者可对比《外国歌曲第一集》实验一下,看这种唱名体系是否行之有效。
科尔文的Tonic Sol-fa后来成为著名的匈牙利“柯达伊教学法”的读谱工具。不过应注意的是,柯达伊教学法和许多出版者往往强调通过这个直观的工具,最后应达到摆脱这种依赖,真正用移动do唱名法来试读五线谱的目的。
2、音高手势:音高手势是科尔文用移动do唱名法进行教学时创立的另一种直观“教具”。它后拉力也被柯达伊教学法所借鉴。借助音高手势。音乐教师可以形象的与学生 进行音高概念和音高关系方面的交流。
从图中可以看出,大调主和弦的手势呈较稳定的状态,其他不稳定音级的首先都或多或少象征出它们的倾向。
应该提一下,这种手势学并不全是科尔文的专利。在《新格罗夫音乐和音乐家辞典》中,手势学这一词条的篇幅达五页之多。该文称其历史渊源远至古代,流行地区广至埃及、希腊、罗马、中国、印度、美索不达米亚、以色列等地。如今,许多音乐教师都在创编和使用各种新的手势,用在与音高内容有关的教学中,作为教师语言之一,手势在音乐教学的师生交流活动中,仍然是大有潜力可挖的直观符号。音乐教师不妨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境和需要,编出独特的音乐教学手势。
- 上一篇:音乐教学策略(二十) [2021-09-04]
- 下一篇:音乐教学策略(十八) [2021-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