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艺术导论(三十八)

2023-03-18 16:37:37      点击:
    使用它们主要有两个目的-去修正三全音(即虚伪五度B-F,或它的转位),和升高音阶的第七度音以使在需要时形成完全静止,不过这种变化半音的使用并非每一次都写出来。只是为着上述两个原因,在演奏时自动的予以改变。当然还有些其他原因,不过这里无需详述。
    把这些调式的效果加以考虑,象上面所列的“多里安”Dorian)音阶。试看每一次当B在靠近于F时,常把它变为;每一次C要形成静止引入于D,常把它变为*C。

    结果这音阶便形成这样:
    例六十九:
    那么这是什么呢?不是“旋律的”短音阶吗?使用这样变化的方法于其他调式,你便可知道,调式体系之所以在时间上或早或迟的被淘汰,而成为今天两个音阶的体系,乃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在它们中间没有矛盾的地方,从一个到另一个仅是一种逐渐的和极细微的变换。
    第三节    和声
    在最初复音音乐时期,和声的基础是非常简单的。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只要集中注意到两个问题,就可以直截了当的领会了。这两个问题大致是这样:
    ①非协和音的一般看法是怎样的?
    ②他们怎样把音程结合起来成为和弦?
    关于非协和音,使用上要比十八、九世纪严格得多。在那些世纪里,据我们所知,非协和音必须在它能够得到适当的解决时才可以自由使用。在早期的阶段,非协和音不仅需要解决而且还需要准备,那就是说,非协和的那个音,必定要是前面和弦中的一个主要的音。

    这种处理方式在技术方面的说明是:在(b)处的C音是一个挂留的不协和音,准备于(a),而解决于(C)。这样对于不协和音的方式,-作为需要有准备和解决的方式-一直持续到十六世纪将近终了时都是如此。至于那些牧歌作曲家们是常时超越到这范围以外,因为他们比帕莱斯特里那、维多利亚,和其他著名的教会作曲家,更富于从实际经验中运用和声。但就总的方面说,即使是在严格的作品中,我们也毋须注意去比较它们违反这规律和依从这规律的次数。我们可以这样的总结关于不协和音的历史(此处应当说明在一个阶段的后期和次一个阶段的开始时期中,往往有交错叠置的现象):
    一、在到一六0O年,不协和音需要准备和解决。
    二、自一六OO年到一九00年,不协和音已不需要准备,但依然需要解决。
    三、自一九0O年以后,不协和音既不需要准备,也不需要解决。


QQ咨询
点我咨询
QQ咨询
点我咨询
加微信咨询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