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调的理论与实践(十三)

2019-05-21 11:13:53      点击:

    2.乐汇或乐句另起时,调性的变化。

    A、相同或相似的乐汇,由移位、移调而引起的例子

    a。肖邦《前奏曲》作品28号,第20首。

    b,德沃夏克《自新大陆》交响乐第一乐章主题

    c,贝多芬《热情》奏鸣曲,第一乐章主题。

    B。由移位及相同序列形成的“调性往返”。例:贝多芬《月光》奏鸣曲

    C,由不同的和弦结构对置形成调对置而进行的转调。多数出现在前句尾及后句始时,用同一和弦的不同结构而引起的调变化。例如:贝多芬《月光》奏鸣第一乐章

    3,句尾转调或离调(暂转调),例:门德尔松《无言歌》作品102号之二。5---8小节。

    4,连续转调(多次转调) 例:舒曼《梦幻曲》中段。

    二、曲式各部位的调变化

    1、乐段或乐章间的换调。

    不同而相邻的乐段或乐章之间常形成“并置”性的换调。其间不需有任何“和声序列”来进行连接,而是相对独立的调并置关系。但是所出现的 调性、调式改变是和音乐形象,情绪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各乐章、乐段的调性安排,有一定的合理的功能序列。前段最末一个和弦与后段的开始和弦常直接表现出功能关系。前后段或乐章之间又常有其他音乐因素的 联系,如音调、节奏方面的联系。也应该注意乐章有较大的独立性,乐段也有相对的独立性。调性安排及相邻次序等关系也各有不同的要求。下面举一些例子。


QQ咨询
点我咨询
QQ咨询
点我咨询
加微信咨询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