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心理学简论(三十二)

2020-08-15 22:03:31      点击:

    勒布朗曾构想过一个音乐趣味变量源模式这个模式也说明,艾博里斯把音乐趣味属作音乐情感的高层因素并以其它低中层因素为其基础是有道理的。另外,本章到这里已接近音乐心理学的生理、认知和情感几部分的尾声,勒布朗的音乐趣味变量源模式恰好给读者提供了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参考这一框架,读者可以回顾音乐心理的整体面貌,还可以分层解剖这一整体中的各个细节。

    上图中的各种变量综合在一起,形成音乐趣味。它们又被分成八个层次:最底层包括音乐的最简单的物理属性、这些属性和音乐的一切表现因素的综合、音乐所旁涉的非音乐本身的内容和意义、表演的质量、阴雨额的传播媒体,这五项内容是音乐刺激发生的基本条件;其它四项是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因素,这种影响本节已谈到过。第7.6.5层是个体参与音乐活动的基本心理和生理条件。如,生理能力条件7的丧失,听觉、视觉和运动觉的损伤可直接导致个体丧失音乐活动能力。基本注意6也是必需的,没有注意就没有对音乐的认知。第5层因素,当前情感状态的意义在偏好中表现得非常明显,漠然甚至敌视的态度不可使人进入欣赏状态。第4层除了记忆,包括个体心理诸方面。经第3层大脑处理过程后,判断2决定个体对音乐的接受抑或排斥。

    音乐趣味的稳定性,使它的研究多采用社会调查、问卷和历史档案的方法。芳斯沃斯长达30年的社会音乐趣味的调查研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芳斯沃斯的研究之一,是探究社会各类群体内部的音乐趣味是否存在其种程度的一致性。从1938年到1964年,方斯沃斯对美国音乐学学会会员、斯坦福大学的学生和加州的中小学学生进行数次问卷调查,让被试根据其音乐趣味,对音乐史上的音乐家作出等次次序评定。他把每种群体的问卷随机分为两例,分别求各种群体内两列被试反应间的相关。其结果是,音乐学学会成员组的组内相关为。0.96-1.00;大、中、小学学生各组分别是、0.95、93、88(六年级)、0.76(五年级)。芳斯沃斯肯定,社会音乐趣味存在一致性。

QQ咨询
点我咨询
QQ咨询
点我咨询
加微信咨询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