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舞蹈音乐(11)

2024-08-21 16:50:15      点击:

    三、安徽花鼓灯音乐

    花鼓灯流传于淮河两岸的怀远、凤台、颍上、凤阳、蚌埠、淮南等地。以怀远、凤台为代表,形成不同风格的两大派。

     关于花鼓灯的起源说法不一,一般都认为出现在明代。每逢春节元宵节,当地民间都要大闹花灯会,跳花鼓灯。

     花鼓灯的男角统称鼓架子;女角统称兰花,俗称包头。

    花鼓灯的音乐伴奏主要是打击乐,有“半台锣鼓半台戏”的说法。常用乐器有背鼓(胯鼓)、大锣、大钹、小锣、小钹、小镗锣。传统的锣鼓队由7-9人组成,其中背鼓、大锣、大钹、小锣为四大件。此外,还有唢呐、笙等吹奏乐器。

    花鼓灯的伴奏是在背鼓的指挥下(凤台一带大锣为领奏乐器),根据舞蹈动作的节奏和性质,配以各种合适的锣鼓点,在各种动作不断连续组合的同时,形成了相应的各种节奏的锣鼓点的连续组合。音乐铿锵有力,热烈欢腾,启发和感染者舞者的情绪。

    花鼓灯的表演由歌、舞、戏三部分组成。载歌载舞是花鼓灯的特色之一,歌和舞之间既相互独立,又有一定的联系,常常是歌与舞交替进行,其中唱的部分叫花鼓歌(灯歌),其曲调多为山歌小调。六十年代初以来,一些用花鼓歌及安徽民歌改编的乐曲逐渐出现,丰富了花鼓灯音乐。近年来,一些用黄梅戏唱腔音乐改编的乐曲用于“兰花”的伴奏亦有一定的效果。

    1、鼓点及其用法

    花鼓灯在民间广场演出的开场前,为招徕观众,一般都要先演奏打击乐,如《蛤蟆跳井》《小午番》《小十番》等。这些独立地锣鼓演奏称为“开场锣鼓”。

    用于舞蹈伴奏的花鼓灯常用鼓点共20个,演奏者必须熟练地掌握这些锣鼓点的打法,记住每个鼓点的口诀及韵律。

    鼓点的定名原则大致如下:

    (1)借用舞蹈动作的名称。如“摆扇子”“碎步锣”“登步锣”“三点头”等。

     (2)根据花鼓灯表演的程式定名。如“鼓头”“结束点”分别用在表演大场的锣鼓段的头、尾处。

    (3)根据鼓点的用法定名。如各种“喘气锣”是给演员提供一个 喘气、静止的机会,给演员亮相用,所以叫“喘气锣”。

QQ咨询
点我咨询
QQ咨询
点我咨询
加微信咨询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