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三十一)

2018-10-09 09:29:19      点击:

    各民族戏曲音乐的形成演变规律。大体上是相同的。我国少数民族戏曲的音乐,大多是在本民族民歌、民间歌舞音乐或说唱音乐的基础上形成的。如南路壮剧音乐源于当地民间歌舞,北路壮剧音乐在当地民歌、唱诗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朝鲜族唱剧和满族新城戏的音乐则是在本民族说唱音乐基础上演化而成的。在少数民族戏曲音乐形成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受到汉族戏曲音乐的影响,如白剧的前身为“吹吹腔”,而“吹吹腔”的音乐和明代风靡全国各地的汉族戈阳腔有渊源关系。满族新城戏在发展的过程中,曾用八角鼓曲牌中的《靠山调》、《四句板》为基本强调,借鉴汉族戏曲音乐的发展手法,是其板腔化,创作了慢板、原板、数板、行板、弹颂板、快四板等板式,便音乐更有戏剧性。

    在演出形式和舞蹈动作方面,虽然有些少数民族剧种受汉族戏曲程式化的影响,但大多数剧种,都与本民族民间歌曲和民间舞蹈的形貌相近,因而各具不同的演出特点和艺术风格。如为藏藏戏,在正戏开始开演之前,先要舞狮子、舞野牛,由“温巴”打圆场,再由“哈方”作歌舞表演,然后进行“加鲁”说唱,和藏族的固有歌舞艺术有明显地继承关系。白族的“打歌”和“绕三灵”等民间歌舞形式,称为白剧演出中不可缺失的部分。傣剧中的舞蹈动作,有对传统孔雀舞舞姿的运用。侗剧演出中,琵琶歌的腔调以及侗族大歌中的叙事歌的唱词结构与语言风格,都构成其演出中的艺术特点。与本民族歌舞,紧密联系的结果,使少数民族戏曲既非固定的程式化,也非一律载歌载舞的歌舞剧,具有与汉族戏曲不同的韵味。

QQ咨询
点我咨询
QQ咨询
点我咨询
加微信咨询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