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四十四)
2019-01-02 09:48:49 点击:
演唱多声部民歌与集体性的寻求配偶为目的的歌唱活动有关。在本组诸民族中,这种歌唱活动有两种主要的形式:一是歌唱节日“歌墟”,二是一伙同寨子的青年结伴成群到别的寨子“游乡”。这两种歌唱活动的形式说明,多声部民歌最早源于原始对偶婚生活,发端与氏族间男女的婚姻往来。
铜鼓是本组诸民族共有的一种乐器,在民族传统的节日里,庆祝丰收之时,村村寨寨击铜鼓,声震数里,彻夜不绝。铜鼓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目前仅广西出土和收藏的就有五百面以上。铜鼓的类型很多,大小不一,最大直径达一米以上。重者上千斤,轻者数十斤。鼓面有浮雕的花纹饰物,鼓身有文物图案。铜鼓在古代,不仅是乐器,也是权利的象征。
本组诸民族歌舞的主要形式为鼓舞,如壮族的“铜鼓舞”、“扁担舞”,黎族的“打柴舞”,布依族的“铜鼓刷把舞”等。舞蹈的特点是主题鲜明,舞步雄健,诙谐活泼,感情逼真,时而激昂慷慨、时而缠绵悱恻,充分体现了本组诸民族人民的倔强和爱憎分明的性格。
本组诸民族中有五个有本民族的戏曲,产生的年代虽不很久远,但都有本民族的特色,因而受到人们的喜爱。这些戏曲,一方面同本民族的固有艺术相联系,另一方面又受到汉族戏曲的影响。这种影响,一般的都起到了推动、促进发展的作用,但有时也有消极的一面,使其自身风格受到削弱,也影响艺术风格的进一步发展。
- 上一篇: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四十五) [2019-01-08]
- 下一篇: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四十三) [2018-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