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艺绪论(十三)

2023-08-03 09:59:30      点击:

    第二节    前乐句和后乐句

    我们把例一里五个音符的动机称之为前乐句。这一动机引起了你们大家同样的期望,我可以肯定(整个乐句熟悉的人人都知道必须这样做),当你们加上(内心里或是说出来)那两个音符,前面还加上有意的休止时,便从而实现了这一期望,形成了例二的第二动机。这个第二动机我们就称之为后乐句。

    我们这一既熟悉又老一套的前乐句,提出的是不值一提的要求,因为我们大家所期望就是我们听到的那一后乐句。可是,当我们初次听到一个典型的乐曲的前乐句时,我们必然会在各种不同程度的可能性上提出一些可能的后乐句。(这里讲的就是斯特拉文斯i基所提出的“想象的印象”)。如果实现的是我们最显而易见的期望,我们就不太会受到感动,那就像是一只猫在听到钢琴弹出一个音符时,它竖起了耳朵,弹奏得多了些得时候就转过头去了,如果这一刺激----事实上就是乐曲的前乐句-----提不出值得一提的要求,我们的心思就会转向别处。(当然,这种情况在日常生活中成百上千次的发生过。你只要想一想,每次你开车出去,或是上商店里买东西的时候,在你眼前流过的那些刺激,你并没有做出有意识的反应。只有这种刺激的结果可能会威胁到我们自己的行动方向时,我们才会产生有意识的反应。)

    我们刚才讨论的这一乐例是不是还意味着别的什么呢?我认为答案应该是,它的含义主e要是“漠然的”。我这样说是因为我们的期望确实是实现了。就像吸烟的人不假思索的便拿出纸烟并点燃了它,或是一个人在夜晚进入房间时轻轻打开电灯开关驱走黑暗一样,期望是实现了,但采取行动时在情绪上是漠然的。但是,正如任何一个心理学家都会告诉你的那样,期望在遭遇挫折时便产生了最强烈的情绪,而在它随后实现时又引起快感。要是吸烟的人发现灯泡坏了而又没有备用的可以换上----只有到了那时才引起了情绪,来自个人和环境的烦躁和懊恼的情绪。让我们考虑一下,我们刚才讨论过的乐例还有什么可供选择的可能性没有。

QQ咨询
点我咨询
QQ咨询
点我咨询
加微信咨询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