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心理学简论(二十三)
研究对象、方法和结论
生理反应。音乐情感是心理现象,但是,音乐情感反应往往伴随某些生理上的变化。一些研究者从19世纪末开始,试图通过生理测量的手段,描述音乐对人所产生的效应,用人与音乐交互作用过程中机体变化的记录,作为音乐情感反应的客观证据。这种研究,一般把某些特定的音乐因素作为自变量,如音高、力度、速度、节奏、旋律进行方式、和弦、调试、风格、体裁和表演媒体及方式等;把这种刺激引起的心率、呼吸、皮电反应、脑波、肌肉紧张度、血压等变化作为反映产量。1950年,美国全国音乐治疗学会成立,音乐治疗作为一门新学科兴起。为了寻求音乐“处方”的临床效果,音乐治疗学者在40-60年代又开展了不少音乐生理测量的研究,他们多采用加斯顿定义的两种音乐类型--刺激型音乐和镇静型音乐。刺激型音乐的组成因素包括强烈的节奏、强音量、不谐和、断续跳跃的旋律线条、频繁的击乐、断奏、重音等;镇静型音乐的组成因素有连续平滑的旋律线条、连奏、较少使用强音量、强节奏和打击乐。
按照一般的假说,刺激型音乐能增强生理反应,镇静型音乐则减低生理反应。霍杰斯在回顾80年代之前70多项音乐生理反应实验时指出,这种假说事实上尚未获得一致的证实,其结论可简要地综述如下:
心率和心搏:1、刺激型音乐一般能增强心率或心搏;镇静型音乐则相反。2、两种类型的音乐均能增强心率和心搏。3、音乐对心率和心搏不产生效应。
血压:音乐稍能引起血压变化,但尚未有实验证实两种类型的音乐与血压变化的关系。
呼吸率和呼吸幅度:1.刺激型音乐易增强呼吸幅度;镇静型音乐反之。2、任何类型的音乐均能增强呼吸。3、欣赏性强的音乐同2.
皮电反应:皮电反应的实验使用心里电流计,在被试的手指或手掌处测量其听音乐时皮肤电阻的波动。皮电阻是心理活动特别是情感活动的一种结果。有关皮电阻的研究也没有取得一致的结论:两种类型的音乐导致不同的皮电阻反应--刺激型增强这种反应,镇静型则相反。但也有实验证明刺激型音乐也产生两种不同反应。
- 上一篇:音乐心理学简论(二十四) [2020-06-03]
- 下一篇:音乐心理学简论(二十二) [2020-05-20]